京日痛批苏超引众怒,网友疑问:为何不监督那尔茜?

来源:24直播网

最近,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异常火爆,引起了广泛关注。无论是城市的哪个角落,观众们都沉浸在足球的魅力中。据统计,场均观众破万,抖音话题播放量更是高达2.6亿以上,就连国际知名足球明星贝克汉姆也特意为苏州队打call。

在我家,上至75岁的老妈,下至8岁的小外甥,都成了苏超联赛的忠实观众。他们围在电视机前,手舞足蹈地为苏超队伍摇旗呐喊,甚至还嚷嚷着要去现场感受那股热血沸腾的氛围。就连我这个对足球毫无兴趣的人,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来,开始关注这场全民狂欢。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足球带来的欢乐中时,《北京日报》却泼了一盆冷水。他们批评苏超“过度娱乐化”,担心其滑向饭圈表达,甚至担心这成为一场“空洞的狂欢”。然而,这样的批评并没有得到网友们的支持。他们认为,老百姓看球只是为了寻乐,何错之有?

事实上,苏超之所以如此火爆,背后有着多重原因。首先,江苏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十三太保”个个经济能打。无论是苏州的GDP全国第六,无锡的人均GDP全国第一,还是连云港在别的省份也是中上水平的经济实力,都体现了江苏的竞争文化。这种文化被直接带到了球场上,使得每一场比赛都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在苏超联赛中,各队之间的比赛就像是一场场地方文化的较量。南京与无锡的“盐水鸭大战水蜜桃”,宿迁与徐州的“楚汉之争”,苏州赢了无锡被调侃“保住了太湖,无锡保住了机场”。这样的比赛不仅让观众热血沸腾,还让外地网友也忍不住围观。

更值得一提的是,苏超的球员们并不是职业球星,他们有的是快递员、程序员、老师、学生等等。他们在球场上拼尽全力,即使担架抬下去一个又一个,观众也看得又心疼又过瘾。尤其是在那些激烈的对决中,如徐州队对宿迁队的那场,平均每五分钟就有一个队员倒下,让人连连感慨:国足要是能有这一半的拼劲就好了。

此外,苏超的票价亲民也是其火爆的原因之一。扬州39.9元能看6场比赛,常州9.9元还送萝卜干炒饭等等。这样的价格让足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贵族运动”,而是老百姓的狂欢。

然而,《北京日报》却对苏超的娱乐化元素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苏超“玩梗太多”“不够严肃”。然而,网友们并不买账。他们认为,业余比赛就应该充满娱乐性,难道要让老百姓板着脸看球吗?更有网友翻出周总理的名言来反驳:“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确实,苏超联赛不仅带动了江苏的文旅消费,也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足球中来。端午假期期间,18万球迷涌入江苏,酒店预订量也涨了305%。这样的局面证明了老百姓的快乐和经济的拉动,怎么能被简单地定义为“空洞狂欢”呢?

相比之下,某些媒体对真正该监督的事却视而不见。比如那尔那茜一家高考139分进上戏、哥哥数学10分上985等事件。他们靠“定向委培”政策钻空子,违约出国玩了一圈回来照样混娱乐圈。这种教育不公的现象才是真正值得关注和监督的问题。

然而,《北京日报》却不去关注这些问题反而去指责老百姓的快乐足球。这无疑让人感到遗憾和不满。事实上苏超的火爆恰恰证明了体育应该有的样子——它是全民的快乐源泉可以是热血可以是搞笑可以接地气甚至可以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与其高高在上地“指导”群众该怎么看球不如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老百姓宁愿看业余联赛也不愿关注某些职业比赛?苏超的成功正是因为没有被条条框框束缚让足球回归了最纯粹的样子——拼尽全力玩得开心。如果连这都要批判那么足球还能剩下什么呢?

归根结底中国足球缺的不是专业而是快乐而苏超恰恰给了大家这份快乐。